以色列将来会不会被灭国呢(以色列会消失吗)
经过三监之乱和周公之治,色列色列失周朝开局迎来了好兆头。不会被灭周成王、色列色列失周康王时期“
天下安宁,不会被灭刑错四十馀年不用
”。色列色列失康王之后是不会被灭昭王。周昭王主要的色列色列失扩张方向是对南方用兵。
周昭王的不会被灭南征不返
但是很悲催,周昭王出师未捷身先死。色列色列失而且是不会被灭奇异的死了。《竹书纪年》记载:“昭王十六年,色列色列失伐楚(不是不会被灭楚国,而是色列色列失楚南方的楚蛮),涉汉。不会被灭”“十九年,色列色列失祭公、辛伯从王伐楚,天大曀,雉兔皆震,
丧六师于汉
。”也就是说,地震,昭王不明的死了。
《吕氏春秋》记载:“周昭王亲将征荆,辛余靡长且多力,为王右。还反涉汉,梁败,王及祭公抎于汉中。”也就是说,浮桥塌了,昭王淹死了。
《帝王世纪》记载:“昭王德衰,南征,济于汉,船人恶之,以胶船进王,王御船至中流,胶液船解,
王及祭公俱没于水中而崩
。其右辛游靡长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讳之。”也就是说,造船的人使坏,昭王淹死了。
《史记》记载:“昭王
南巡狩不返
,卒於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
反正,别管怎么说,
周朝南征全军覆没,周昭王溺死在汉水
。所以,这便是《史记》说:“昭王之时,王道微缺”的原因。周昭王之子周穆王即位。
徐子来朝
周穆王刚即位的时候,励精图治,天下再度安宁,保持了国家的昌盛。由于《史记》对周穆王一笔带过,《穆天子传》又不靠谱,在此我们参考《竹书纪年》。
穆王元年己未春正月,王即位,作昭宫。命辛伯馀靡。
辛伯馀靡就是把挂了的周昭王捞上来的那一位。
六年春,徐子诞来朝,锡命为伯。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国家叫徐国。
这个徐国是少昊的后裔。大禹封少昊的后代伯益到徐国,范围在淮、泗一带。
后来武庚和三监之乱,响应武庚的便有淮夷和徐夷。周公旦东征平息叛乱,攻灭东方各夷国,但是徐国仍然保留了下来。
成康之治时期,周朝国势强盛,两者相安无事。
但是周昭王南征不返,全军覆没,让徐国看出了周朝的脆弱。
周朝,也不过尔尔。
徐国的国君不叫“徐子诞”,他叫徐诞,子是子爵的意思。
周朝对蛮夷封的爵位普遍偏低
,例如楚国和周朝关系还算密切,却被封了个子爵,楚国很不高兴,后来自立为王。
徐国国君徐诞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子爵。
虽然级别低,但是实力强,他来到周朝,被封为“伯”。这一下子,属于
越级提拔
,提了好几个级别,和西伯侯一个级别了。
徐诞为什么被越级提拔呢?
1.徐国属于东夷,鞭长莫及。
商朝对于东夷的控制都是捉襟见肘的,“纣克东夷而陨其身”,足以说明了对东夷的控制力弱。
周朝的核心在关中,对于遥远的东南,更是鞭长莫及。
在鞭长莫及的情况下,采取
怀柔政策
,便是上上策了。
2.徐国的势力大。
徐诞也没有满足于称伯,他的称号也是响当当的,叫做“
徐偃王
”。徐国是东方最强大的方国,有很多附庸国。
3.周穆王的用兵方向和周昭王不同
,他的用兵方向是西北方。我们来看一下。
周穆王征讨犬戎
周穆王要征犬戎,大臣祭公谋父反对。他认为,犬戎是荒服之地,太远,征讨也没用。
但是,
官场规则告诉我们:一把手定了的事情,附和就行,再反对也是无效。
很明显,虽然祭公谋父是对的,但是反对无效。周穆王还是去征讨了。
十二年,毛公班、井公利、逢公固帅师从王伐犬戎。
冬十月,王北巡狩,遂征犬戎。
十三年春,祭公帅师从王西征,次于阳纡。
秋七月,西戎来宾。
这几年里,周穆王一直在征战,结果是“
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收获甚少。
后果很严重,“
自是荒服者不至
”。周穆王和周围的部落关系很紧张。
周穆王常年在西北征战,
玩得很嗨,忘了家里
这一摊子事情。
《史记》记载:“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騄耳之驷,
西巡狩,乐而忘归
。
”
结果,周朝后院起火了。
徐偃王偷袭洛邑
从周穆王六年到穆王十三年,徐偃王一直没有闲着。这几年里,徐偃王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六国。”
由此可见,东夷诸国都归附徐国,徐国国力越来越强盛,成为一个统辖淮、泗流域的东方盟主。
徐偃王没有满足于学周文王做东方的盟主,他要学周武王趁周朝空虚时偷袭周朝的东都洛邑。
十三年,徐戎侵洛。
也就是说,在周穆王和犬戎、西戎混战时,徐偃王出兵攻打周朝的东都
洛邑
。
但是,
周穆王不是商纣王
,没有被徐偃王黑虎掏心,他的反应很快。
十三年冬十月,造父御王,入于宗周。
周穆王乘坐
造父
(秦国和赵国的祖先)驾的马车,进入了洛阳城。
徐偃王被灭国
都城被偷袭,想必此时周穆王的火气是非常大的,他要攻打徐偃王。至于怎么攻打徐偃王,我们来看看四个记载。
《史记》记载:“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
《韩非子》记载:“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荆文王恐其害己也,举兵伐徐,遂灭之。”
《淮南子》记载:“徐偃王好行仁义,割地而朝者三十二国。王孙厉谓楚庄王曰:王不伐徐,必反朝徐。楚王曰:善。乃举兵而伐徐,遂灭之。”
《后汉书》记载:“偃王处潢池东,地方五百里,行仁义,陆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国。穆王得騄骥之乘,乃使造父御以告楚,令伐徐,一日而至。于是楚文王大举兵而灭之。偃王仁而无权,不忍斗其人,故致于败。乃北走彭城武原县东山下,百姓随之者以万数,因名其山为徐山。”
大体过程是,徐国的崛起对楚国形成了威胁。周穆王回到了洛邑城,很生气,便命令楚国共同出兵,和自己一同征讨徐国。
由于徐国以德服人,兵力很弱,迅速被碾压,结果也很明确:“
十四年,王帅楚子伐徐戎,克之。
”
徐偃王逃跑后,周穆王封他的儿子徐宗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直到前512年,徐国被吴王阖闾所灭。
徐偃王为什么会失败?
周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徐偃王也学周文王,行仁义。他不但没有王天下,而且落了个身死国灭。这是为什么呢?
1.徐偃王生活的时代不行。
当时周朝正处于前半期,蒸蒸日上。徐国所处的形势不行,必然失败。
2.徐偃王不代表先进的军事科技。
周穆王时期,已经有了快速机动的战车。以战车对步兵,徐偃王必败。
3.行仁义是建立在强硬的拳头之上的。
没有强大的实力,行仁义又有什么用呢?
徐偃王和周穆王玩把式,只一个回合就被干掉了,简直是弱鸡中的菜鸡。
没有武力,学周文王行仁义,只是东施效颦,空为天下笑罢了!
周穆王的骚操作
徐偃王如此菜鸡的被灭了,但是周穆王感觉很
不过瘾
,他要去干更过瘾的事情。
十七年,王西征昆仑丘,见西王母。
他要开始他的神游了。
游玩了二十年,他感觉还不过瘾,他要南征了。
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于九江,架鼋鼍以为梁。遂伐越,至于纡
(广西桂州)。
结果也很明显:“荆人来贡”,周穆王对于开拓南疆有巨大贡献。
周穆王环视天下,一切都搞定了。我是不是千古一帝了?对,
我要做千古一帝。
周穆王又向着千古一帝进发,他要学一下大禹会诸侯于涂山。
三十九年,王会诸侯于涂山。
东南西北都打服了,玩也玩够了。周穆王简直是文治武功、十全老人了,他以其玄幻的人生经历,谱写了周朝的扩张史。
周穆王是一个传奇版的千古一帝!
后记
曾经有人分析,以周文王生了18个儿子,那么多儿子,都是不断分封,然后子子孙孙,一定是中国第一大家族。甚至有人声称
周文王的后代要占中国的4成
。
但是基因检测并没有发现4000年内分化的的支系有如此庞大的家族,反而发现了4000年内分化的第2大家族(基于目前数据),疑似
刘邦家族O-F155,占中国人口1.8%。
关于周人的候选父系,目前来讲,
最大的可能是N-M128
,这是可能中国第4大父系(基于目前数据)。如果这个消息属实,那么周朝父系和
耶律
父系是一个父系,可能都起源于
红山文化
。相对于庞大的O系来讲,N系在中国是一个小众的父系,这可能让人大跌眼镜。
如果将考古进行对应,我们可以假设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
情形1:
老虎山文化下的石峁遗址人(后稷)南下攻灭了陶寺遗址(丹朱),并且残忍的将陶寺遗址的众多部落首领坟墓破坏性挖掘回填,将陶寺遗址的居民当作奴隶,最终导致陶寺衰败。如果石峁遗址是红山文化后裔,那么这帮人里面极有可能有周人(后稷),这可能能够解释“
稷放丹朱
”。
情形2:
如果老虎山文化下的石峁遗址的这帮人不是周人,则被赶走的很有可能也有周人(后稷的后代),那可能是导致周人以后几百年默默无闻的原因。
由于对古代历史知之甚少,历史只能靠推测,历史的迷雾还待以后的考古发现。
我们再来看看4000年内分化的
第1大
家族,编号是
O-F492。
有人分析这可能是百越,但是以越国的力量可能达不到那么多人。也有人分析可能是楚国贵族,也有人分析是少昊金天氏的后代。
《史记》记载:“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有徐氏、郯氏、莒氏、钟离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其中徐偃王的徐国赫赫在列。
这个东夷古族,也许就是4000年内的世界第一大家族吧。O-F492也许是百越人、楚国人、徐国人等共同繁衍的结果吧。
支持原创,欢迎关注,欢迎转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yingshi1.bar/category/577f7099852.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