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 伊朗核专家(伊朗称以色列参与暗杀核科学家)
一
还有一个
6月13日凌晨一点,色列色列杀核特拉维夫北郊的伊朗一处摩萨德办公地点。负一楼西侧的核专尽头,一阵高跟鞋的家伊声音略显急促,穿过狭长的参暗通道,她完成了第二层安检校验。科学在预计时间内,色列色列杀核这名女秘书见到了她的伊朗长官。这里是核专一处完全电磁屏蔽的地点,连一根电话线都没有,家伊透明的参暗桌子可以让面前的人清楚地看到女人全身上下的状态和每一个细小动作。
“确认还有一名目标,科学他没有回家。色列色列杀核是伊朗否……”女人小心地说着。
“是核专做弹头的那个么?!”决策者打断了她的话。
“是的,在伊斯法罕,在保持(仍在视野内)。”女人的表情冷静而克制,并且保持目光的镇定,她并不是第一个能进出这里的机要人员,她也不想知道前两任去了哪里。
“交给‘鸟群’吧。要快!”
“好的,先生。”女人说完就要转身。
“等等!”那人又想起了什么。“1号目标确认过了么?”
女子迅速翻开材料,第一行信息又过了一遍。“是的,确认其生物电信号已经消失。”
“嗯,快去办吧。”
女子头也不回地出了门,刚刚的第二层安检又变成了出门的第一道安检。回到了她自己的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把刚才没有的材料锁进了那个老旧笨重的柜子,里面有个新的档案盒,标签上写着:“纳尼亚(橱窗行动)——最高机密”。
二
无孔不入
科恩进入凯撒利亚特别行动组已经快10年了,护照上他叫“卡马尔.阿明”。2024年的冬天,他从叙利亚入境伊朗,他不明白要干什么,但是让他担任行动组长并直接入境,他的职业素养告诉他,这是大单。
通过摩萨德在IEAE原子能机构的眼线,他们早早确定了10个目标,即便有3个目标基本上在同一区域活动,保险起见,科恩计划给每个目标配1个行动小组。
入境后的第5天,在德黑兰的晚上,一场商务晚宴上,科恩依然以大宗商品富商身份混迹其中。离席后,科恩兜兜转转,确认没有“尾巴”,按着约定好的线索,找到了一辆当地的车,在灯光闪烁的河边,那辆车像是一个幽灵,除了四个轮子的银色轮毂能隐约勾出轮廓,其余浑黑一体,一尘不染。科恩瞄了一眼,车牌照居然挂的是革命卫队的,难怪如此堂而皇之。
科恩上车以后坐在后座,驾驶室和后座的隔断很显然是防弹的。副驾驶的地方发出了声音,对方很守规矩,没有用波斯语和希伯来语。
科恩仔细听着,对方很显然使用了变声器,气息很平和。大概意思是,1号目标是最重要的,对方是德黑兰大学的名宿,生活习惯已经通过他带的一名学生兼情人搞到手了,这名学生的背景比较复杂,但是信息可靠。一共有4处地点,两处不具备下手条件,他从不在其他任何地方过夜,具体资料在后座档案袋里。
科恩没有着急拿档案袋,他也没有发问。他通过声音判断这名“内应”是一名当地年轻的男性,因为变声器能够改变音高和频率,但一些发音习惯难以掩盖。
他拿出了准备好的袋子,把那些“资料”轻轻拿了起来,用手轻压,没有异物感便迅速装了起来。
他保持着沉默,轻轻叩了两下车门框,前方那人说“好的”,于是,他关上车门,消失在了夜色里。
回到住所,科恩在袋子上喷上试剂,当然不是寻找指纹。他担心的是可能附着在包装和文件上的粉末或是油性药物,这已经成为习惯。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反复研究每个目标的作息习惯,最终决定自己亲自参与对1号目标——老A的任务执行。
陆续地,属于他的“纳尼亚”行动的通讯体系建立了起来,这套朴实而可靠的信息传递规则,才是科恩赖以生存的杀手锏,至于行动,他告诉熟悉行动的人就行了,随着任务的铺开,相继物资也慢慢就位,他的这支50多人的精锐队伍,就像是蛰伏在草丛的曼巴蛇,不眠不休、机敏诡谲,只等着一个时机。
只不过,他最不相信的就是每天汇总过来的小组信息,有些拿小钱跟印度人和巴基斯坦人换来的,这些人有些是护工,有些是社区志愿者,有些是理发的,有些是定点家政公司的,每一条信息,他都亲自过目,并且他要求各个小组要反复核实印证。
2025年的3月份,最后一批核心物资通过路上通道,有人夹带送了进来。特拉维夫的通信员告诉科恩后,他彻夜未眠,这是他从业以来没有见过和没有用过的,他知道明天晚上,他必须去现场。
于是,在德黑兰一处工厂角落,晚上迎来了特殊的客人。其内灯光亮如白昼,厚重的防护玻璃和精密的各类测试仪器跟破败的工厂院落反差巨大。
科恩径直走向了试验台,架子上有一排小瓶子,这些瓶子是棕褐色的,不仅如此,在置物架后面,有一排细密的电线。
科恩在这里不再掩饰,直接问道“测试过么?”
“是的,长官。他们在魏茨曼研究所已经做过实验,这批是改良型的,今天我们将再次印证可行性。”一名戴着护目镜的科研人员说道。
“好的,让我看看它能干什么!”科恩有些迫不及待。
“那么我们要设定什么条件?”
“不必设定条件。”科恩不愿多说。
三分钟后,科恩不仅鼓掌,他脸上露出了微笑,作为行动组长他很满意。
“保存好!随时准备行动!”科恩走之前又望了一眼那个小小架子上的物品,他内心不免一丝激动,这注定是人类暗杀史上,最出彩的一笔!
三
安息之夜
6月初,科恩已经得到了执行的命令,可是前两天刚刚利用内应把德黑兰的军官们召集一处实施了空袭,他认为这个48小时之内,不是一个适合下手的时机。是的,要等待目标最舒缓的时刻,让他们吞下苦果。
科恩通过加密通讯,向特拉维夫说,必须再等待一周,这个提议并没有得到太多支持,显然让德黑兰多一克高浓缩铀都让特拉维夫的地下室坐立不安!
最终,行动组得到了最高许可,根据伊朗内网的信息,在6月12日,这些科学家在晚饭后有一场视频会议,很显然他们不知道这个视频软件的后台数据已经被特拉维夫掌握,根本没有什么“专属信道”可言!
会议上,老A作为首席专家依然掷地有声,他声称以现在的进度还有半年,就能把武器化的弹头装上超音速弹道导弹,到时候在座每一个人的姓名都将成为伊朗科学丰碑上的传奇!
时间来到当地6月12日晚10点23分,老A示意主持人结束会议。他回到了大学,在半个小时以后,他从自己办公室出来了,他的警卫在车上已经熟悉这一切。11点06分,老A教授走出教学楼,警卫问他去哪里休息,教授疲惫地说道“回沙拉克的公寓。快点!”
在教学楼上,刚刚和教授挥手告别的女留学生,看到防弹车行进的方向,拉上窗帘后,向一个隐秘的号码发送了一串数字。她看着通讯录上几百个虚假的号码,略显沉重地放下了这部手机,她清楚知道这上面只有这一个号码能通讯,而且从来没有回复。可她不知道的是,这竟然是这部手机和她的最后一次。
晚11点21分,老A教授回到公寓门口,他的司机兼保镖护送他进门后离开。教授把对外通讯的手机交给了保镖,自己通过瞳孔扫描进入了防弹放毒气的公寓内部。用特制的扫描仪器进行了全屋扫描以后,教授在洗浴间完成了沐浴,并换上睡衣,进入卧室后,又检查了一遍床铺和床头灯等物品。这一切都被外部电子车上的科恩看在眼里,科恩平静淡然,他想对教授说,智能系统有时会称为电子枷锁,房间内的智能家电系统已经被重新编程,加装的防护系统已经实施电子欺骗,教授手持的检测仪器早就成了摆设。在多方位的探头下,教授的体温和脉搏都能被准确捕捉。
在空调格栅后面,刚刚穿过HEPA滤网的新型集磁性软体机器人悄悄向前移动,其头部砂砾大小的传感器悄悄启动,空调内部线路产生的电磁场成为了它的充电宝。20分钟后,老A的脉搏数据和平时搜集到的睡眠状态数据吻合。楼外800米街道旁,科恩向各小组最后确认了一遍数据,10名目标9名已经入睡,另外一名轨迹异常!
“行动!”随着科恩一声令下,在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等地共6处9台控制车内,按下了按钮。在炎热的黑夜,这些科学家的卧室空调回风阀被悄悄关闭,微型软体机器人内部2毫克的催化剂被融入了VX毒气的封闭腔体,微型腔体内有0.1克的浓缩毒剂,并且做了挥发性优化和无味处理。1分钟后,室内浓度就达到了峰值。
这种VX毒气,是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杰作,化学式C11H26NO2PS,是一种有机磷酸酯神经毒素,普通浓度10毫克致命,显然这次的压缩腔体里包含的500毫克剂量,绝对有冗余。
2分钟后,9名科学家的生命体征已经消失,但是科恩示意继续监测,3分钟后体内生物电脉冲彻底无法检出,科恩命令撤离,10台工作车辆迅速离开现场,住所内的空调废水管内,顺着滑出黑色的液体,9台微型机器人消失匿迹……
半小时后,无人机群和制导炸弹根据地面坐标指引,对第十名科学家进行了剪除。至此,纳尼亚行动收官。
第二天清晨,伊朗革命军司令部赫然发现,这几名国家最亟需的科学家在睡梦中永远安息,表情没有一丝痛苦,只在空调出风口处检测到了有机磷酸酯毒剂的残留,VX毒剂和有组织暗杀,他们似乎一瞬间明白了,来不及后悔!随即,在13号的报复性打击中,魏茨曼研究所和摩萨德大楼遭到轰炸,但这一切也早被预料到,以色列又一次拖慢了伊朗核进程。
老A教授这次是真的做梦也没有想到这样就离开了自己热爱的事业,离开了大学讲台,自己这么一位功成名就的博士生导师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高级官员,竟然成了以色列人眼中那个被关在盒子里,挨着致死剂的薛定谔的猫!
科恩呢?他早已连夜离开了德黑兰,或许下一次见到他,他又会有新的身份,但是这次行动的成功,让他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感,他离开前回望了一眼德黑兰的浓烟烈火,那一刻,他感到自己就是那头藏在衣橱后面的那只阿斯兰雄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yingshi1.bar/category/5317d6499618.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