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麦收老照片(90年代农村收麦子视频)
温馨提示:请您在阅读本文之前,农村点击文章上方的麦收麦视“关注”,以后您就可以免费收到三农大喇叭每天推送的老照最新农资价格行情、三农政策、片年频农业技术等内容了。代农谢谢您的村收关注与转发!投稿或商务合作请直接发私信。农村
又到一年麦收时!麦收麦视
2020年,老照注定是片年频一个不平凡的年份。这一年虽然还没过半,代农但是村收,发生的农村重大事件让今天的人们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敬畏生命,麦收麦视敬畏大自然,老照珍惜劳动,珍惜粮食!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重温过去麦收老照片的方式,唤起大家对劳动者的尊重,同时,更加珍惜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珍惜每一粒粮食。

现在的麦收是这样的
小麦主产区麦收陆续推进,“三夏”大忙已经开始。在大型联合收割机的隆隆声中,一天麦罢成为可能。过去那种拿镰割麦、打场晒粮的场面将很难再现。现在我们见到的麦收场面,大都是上面图片中展现的这个场景。
下面的这张图片,大家看起来很熟悉吧!那可是以前麦收的标准动作!
草帽、镰刀、水壶、干粮,后来的啤酒和变蛋......这些都是农民过去收麦时的标配。
辛劳的汗水,换来的是金灿灿的麦子......
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我们餐桌上的每一粒粮食,都来自于农民的劳动成果。
上面的这张照片,捆扎后的小麦立在田间,知道农民叫它什么吗?“麦个子”!农民随后会将这些“麦个子”装车拉到晒场上晾干,然后摔出麦粒,剩下的麦秆能干什么用?现在的年轻人肯定不知道。
告诉你吧!这种完整的麦秆可是盖草房的上等原料。
割麦子是个苦差事。过去一到麦收季节,农民天不亮就要起床,先用磨刀石把镰刀磨得锋利无比,然后再趁着日出前凉快下地割麦。
那时的收麦叫抢收,与老天抢时间,为了抢时间收麦,很多时候,农民吃饭就在田间地头。
上图中的小朋友,现在也有四十好几了吧?那个年代,大人们忙着割麦,小孩子们忙着贪玩!
农村孩子的童年,在广阔天地里撒欢度过,那时的近视眼不多,穿鞋的很少,那时的孩子,贫困并快乐着!
上面这张图,又有多少人会看得流下热泪?
家家小孩儿三五成群,老人经常扯仨拉俩,日子虽穷,快乐很多,兄弟姐妹经常打打闹闹,风平浪静之后,仍旧亲密无间。
打麦场,就是农村孩子的游乐场!
毛驴拉磨,一圈圈地在场里转,金黄的麦子,就是这样和麦秸分离的!
麦子收下来,要经过摊场、晒场、碾场、翻场、扬场等一系列的工序,才能最终成为面粉。
拉麦子的架子车,现在谁家还保存着?当年,这可是农民重要的劳动工具和交通工具。
收下来的麦子,就是被装到它的上面,运送到打麦场上。
装麦车,可是个技术活,装得好,一路上平稳前进,装不好,走到半道翻车!
麦车翻了,不仅能把人气个半死,有时还会让夫妻“反目成仇”。
再后来,科技进步了,于是就有了上面图中的新玩意儿!
这种半自动的脱粒机,在农民的眼里绝对是宝贝。家家户户抢着用,得按先后次序排队!
五六十岁的农民,对上图里的这个场面还记忆犹新吧!
这是小麦场上的一个画面,这个环节叫做起场。碾碎了的麦秸垛起来,下面的麦子和麦糠拢起来。
等到早晚起风了,农民就要开始扬场了,风儿吹起来,麦糠飞走后,金灿灿的麦子留下来!
打麦场上,全家人辛勤劳动的场面。只有在这个时候,农民即使累得吃不下饭,可只要看到刚打下的麦子,心中就会涌起巨大的丰收的快乐。
收麦打场,全家都忙。麦收时节无闲人,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是麦收战场的战士,各人都有活干,只要是能动的,都不能吃闲饭。
那时的人们,似乎脑海里根本没有污染这个概念。尘土不时飞扬,天空依然湛蓝,空气十分新鲜,河水清澈透明,干渴了,掬一捧河水,那是真甜,那真叫爽!
金黄的麦子,被装进化肥袋子,数一下化肥袋子,就知道大概的产量。
那时收麦,战线拉得很长,从收麦到麦罢,大约要一个月时间!
从收割到归仓,农民累得够戗,但农民从来没抱怨过收麦的苦。对于农民来说,最苦的是没有粮食吃!
上面这个图片,是扬场的场景。
在麦收环节中,这一道工序很有技术含量。会扬场的人,木锨一场一条线,不会扬场的人,家伙一甩一大片,麦子麦糠分不开,把人累得满头汗。
一看动作,就知道是不是个“老把式”。这些扬场的工具,你知道叫什么名字吗?上面有答案:木锨。
家长地里忙,孩子全“放羊”。
不像现在的孩子,一个小孩由几个大人看着,生怕丢了或伤了。
那时的孩子,乱跑都跑不丢,要么就看着大人忙活,自己则坐在粮食袋子上,比现在的沙发都舒服。
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就是骑着粮食袋子长大的。
扬场需要精准配合,上风头的扬麦子,下风头的打掠子。麦糠随风飘走,麦子原地留下。
没有自然风,再有本事的农民也干着急没办法。上面图中有谁能看懂?人造风来了!鼓风机架起来,风就吹出来,麦子麦糠分离开,鼓风机这东西,在当时也不是家家都有的。
晒麦了!麦子打下来,还要经过晾晒,把水分给晒干,便于保存。
看,农村青年的肌肉,不是健身房里练出来的,而是干农活干出来的。
晒粮食,要晒个两三次!每一次,都能把人累个半死。因此,在农民看来,谁要是故意糟蹋粮食,那是要遭报应的。
土房子,打麦场,奔马来回穿梭忙!过去年代的打麦场面,一旦经历终生难忘!
饲料袋子、化肥袋子都用上了。瞧这壮实的农村汉子,是在计算小麦的产量吗?大袋子100斤,小袋子80斤,算这个,咱也会!
上面这张图,实在太美了!虽然麦收很累,但现在看起来,依然很亲切!
后来有了小四轮,它代替了牲口。这张图片,集合了农村打麦场上的各种生产要素,一下子让人回到了从前。
远处的人在忙碌,树下的人也闲不住。这位拄拐的老人,树荫下择着韭菜,中午饭,是捞面条吗?
从小干到老,农民的生活,总是与土地和粮食紧紧地连在一起!
如今,大型收割机开过去,金黄的麦子就出来了,一天麦收,一天麦罢。过去与现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
在繁重的劳动中,朴实的农民,幸福的生活。打麦场上,也有爱。
农村孩子的成长,就是伴着劳动一起健壮起来。很多有志青年,就是在繁重的劳动中萌生出伟大的梦想
三轮车也能碾场,农民为了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总是能让机械更好地服务于生产。
麦秸上垛,也意味着麦收接近尾声,这可是当年农民烧火做饭的好燃料。要用上一年的。
从高处鸟瞰麦场上顶着烈日辛苦劳作的人们,这些场景勾起多少70后童年的美好回忆。
生动的画面,当年农民辛劳的真实写照。
扬场不趁风,净是瞎费工。诸葛孔明借东风,农民扬场要等风。
打麦场上,这些堆积如山的“麦个子”,是农民的金山银山。
现在的秸秆,竟然成了没人要的垃圾,不能烧,不能堆,不能扔,农民为了处理秸秆,真是头疼!
这些堆在一起的化肥袋子,里面装满了农民的喜悦。看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农民心里在唱歌。
当年扬场制造的尘土,也没见环境污染到哪里去。如今不打场了,空气却没有那么新鲜了,还多了一个叫雾霾的家伙!
大人们忙得要死,熊孩子疯得要命。没办法,咱们的童年,除了玩,还是玩!没有那么多的书要读,也没有整天做不完的作业!
童年的快乐时光,就在那圆圆的麦秸垛旁。捉迷藏、老鹰捉小鸡.......
麦秸要上垛,麦收要结束。一年中辛苦的季节将要过去了!
时代发展了,科技进步了,过去的那些劳动场面,也和我们渐行渐远了!
这样的场面,以后会越来越少见。但时光不老,美丽永远!
感谢伟大的摄影师,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记忆。
不忘初心,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农民伟大,用自己的劳动,换来我们幸福的今天。
值此麦收季节,
让我们,以特别的方式,向辛勤劳动的农民致敬!
注: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文字内容为三农大喇叭原创。
本文地址:https://yingshi1.bar/category/408b7699915.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