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儿时麦收图片(小时候打麦图片)

电视剧2025-07-04 19:58:1584

近半个世纪的麦收麦图夏收龙口夺食,一直是图片我们摄影人拍摄的一个主题。然而,候打近年来过去的麦收麦图麦收场景却不再相见,农村很难看到一个打麦场的图片踪影;回头翻看过去的照片思绪万千,满满乡愁,候打实在令人难以忘却,麦收麦图真是图片太苦太累啦!顺便翻来几张与朋友们共享,候打算是麦收麦图一种回味,也是图片一段历史记录和时代档案!

山西晋南属黄土高原,中条垣曲千沟万壑,麦收麦图生长在这里的图片农民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传统农耕劳作方式,候打牛拉犁,楼种麦,小块麦田满山坡,有的甚至不到一分地,小的可怜。直到90年代,印象中还是镰割肩挑轱辘碾,月余时间龙口夺食,麦场就是战场,农民受尽了熬煎。这张照片拍摄于2007年,望仙村大山里的“登天式”麦田,你们见过吗?

这张照片拍摄于2010年南岭村:一家老少顶烈日在田间用镰刀割麦,亲戚朋友也来帮忙,割一来回站半天,腿疼腰酸的滋味就象“老陈醋”,酸布溜溜,6个人一晌才割一亩半,10亩麦子连收带打得20多天,真是过个麦场退一层皮。

瓦舍村山高沟深,楸树疙瘩居民组有个弟兄俩都是老光棍,60多岁的老人终身未娶相依为生,种6亩地,养10头牛。麦收期间,天不亮下地割麦子,上午累得也不想做饭,睡一觉继续干,每年要从1里多路的山坡上挑回60多趟麦子,累了,卷跟旱烟;渴了,喝口山泉;饿了,吃一包方便面,家里的狗狗形影不离就是他的老“伙伴”。

和楸树疙瘩相隔不远有个叫芋园的小村子,七八户人家百十亩地,麦子都种在山坡上,一年四季,春种秋收,必须经过一个“土木桥”。木桥年久失修,宽1米左右,长20米,朽木不吃载,路面还露出不少窟窿,每年老百姓汗流浃背挑着麦子踏桥而过,担子“忽闪闪”,脚步“咚咚”响,桥面“吱扭扭”,咋能不让人胆战心惊呢?!

说到山乡麦收,再莫过于牲口碾场的艰辛。碾场得有好天气,上午把麦子疏散开始摊场,用桑叉连翻几遍才能晒干。午饭后一家老少开始打麦碾场,牛拉轱辘“吱扭扭”,大叔牵牛“转圈圈”,一手扬长鞭,一手拿粪锨,女人们不停地扫,不停地翻,烈日当头,汗流满面,父老乡亲无怨无悔,只为粮囤儿“冒尖尖”!图片2007年拍摄于黑峪村。

山村麦收条件差,每个女人都害怕。期间,女人们以收割为主,兼做麦场掠麦、扫场等,干了这活干那活,忙了地里忙家里,劳累一天还得回家做饭,常常忙得焦头烂额、六神无主。图中这位复兴村的农妇田间归来,一边烧火做饭一边说:“累死人!热死啦!渴死啦!”话音未落,就端起一碗凉水一饮而尽。大家说说:那时的农民麦收到底有多辛苦?!

垣曲历山是山区里的深山,农民麦收更是艰难。2009年,这里的农民有了“小手扶”,一天能割小麦四五亩,可是山村坡陡没有路,农民们说:割一晌麦子得半天修路。

前10年左右,山村农民麦收大多都是用脱粒机,白天收割,晚上加班“连轴转”,农民联户买脱粒机轮着用,同样也很辛苦。图为左家湾村农民在深夜里脱粒麦子。大家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

2007年,西河村打麦场上,一堆堆麦垛,一堆堆麦粒,老农夫妇正在用木掀扬麦子。大叔戴个草帽用木掀不停地扬,大妈顶个头巾用扫帚不停地掠,金黄的麦粒儿恰似“丰收雨”,好一幅夏日丰收图,引得许多摄影人前来拍照创作。现在这样的场景不见了,真是既高兴又遗憾!高兴农民不再受苦了,遗憾再没有这样的镜头啦!

拍照片这么多年,图片千千万,但是这幅照片令我至今记忆犹新。麦收时节的路人:大叔肩扛一把铁叉,铁叉上扎一把扫帚,左手拉一个娃娃;大妈戴一顶草帽,一手拿簸箕和粮袋,一手拿木掀和笤刷,真是路不空行,背景是一块麦田,这不正是麦收时节沉浸在喜悦中的繁忙农人吗?图片拍摄于2010年刘张村。

同年,晁家坡村打麦场。两位老农席地而坐麦场话丰年,这是农民丰收的喜悦和最开心的时刻。

2015年,路过三联村一个打麦场,一家老少正在把收获的麦子装袋,不满5岁的小孙孙也来凑热闹帮忙,祖孙三代苦中有乐,满满亲情!

左家湾村农民在打麦场晾晒刚脱粒的小麦,整个场院一派丰收喜悦景象。

前些年麦收,人割肩挑轱辘碾,家家户户各自为战。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夜晚护场也是常事儿!记得小时候我也护过场呢!记忆中,蚊虫叮咬,彻夜难眠。照片拍摄于2010年磨凹村。

积麦垛是农村麦场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个技术活儿!麦垛上站一个人踩麦垛,下边的人往上扔麦秸,上面的人往四周开打,搅匀称,这样麦垛才能扎得严严实实,不至于倾斜倒塌;麦垛要出檐,檐下边要反复几次撕掉麦草,最后使麦垛形成一个“倒陀螺”状,并且底部越来越小,这样雨水才能顺檐流出,不至于麦垛根部走水,童孩们围着麦垛贪玩“捉迷藏”,也很有意思!

前几年,在垣曲东塬一带仍有一些小块地使用掠子掠麦,这种农具虽然比镰刀收割效率快一点,一天能割10亩麦,但特别费力,同样很辛苦,现在掠子也不多见了。友友们见过掠麦吗?很有意思!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农村麦收期间也叫“三夏”,即:夏收、夏种、夏管。因此,农民们一边龙口夺食麦收,一边不误农时复播,管理大秋作物,真是“汗滴禾下土、粒粒皆辛苦”!朋友们观看昔日麦收场景老照片有啥感慨?欢迎留言评论!【观看更多百姓故事敬请关注“巍巍中条”】

本文地址:https://yingshi1.bar/category/204b7999916.html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全站热门

狂飙3百科(狂飙3是什么)

韦东奕有没有对象(韦东奕的)

韦东奕有没有对象(韦东奕的女伴)

韦东奕有没有对象(韦东奕谈恋爱吗)

最新电视剧(最新电视剧在线观看高清免费)

韦东奕有没有对象(韦东奕感情)

韦东奕有没有对象(韦东奕有媳妇吗)

韦东奕有没有对象(韦东奕是什么职称)

友情链接

鲁ICP备55634547号